什么是桑黄湿度?
桑黄湿度是指在蚕茧开始吐丝时,所需要的相对湿度。在接下来的蚕茧自然干燥过程中,维持一定的湿度,是确保蚕茧形态美观,成纱率高的必要条件。过低的湿度会导致蚕茧开裂、屑丝严重,成纱率变低;过高的湿度则会导致蚕茧发霉变质,影响成纱率、质量。
桑黄湿度管理方法
一、控制温度。桑黄期温度适宜为26℃—30℃,夜间25℃左右,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湿度的控制。
二、控制通风。桑黄场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,多开窗通风,以调节空气中的湿度。
三、防止雨水、地下水渗入。因为渗水会导致桑皮及桑枝的湿度升高,使桑黄干燥困难;同时湿度大还容易导致桑白虎的发生。
四、防止大面积阳光曝晒。对桑场内蚕房的保温工作,应特别注意。它的质量和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蚕茧形态的好坏及成纱率。
五、适当地加湿。可以使用加湿器、喷雾器等工具,增加空气中的湿度,确保桑黄期间的相对湿度符合要求。
桑黄湿度管理的意义
通过以上方法有效管理桑黄湿度,对提高桑茧质量、增加产量、缩短桑茧生产周期、提高桑茧的成纱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且能够大幅度降低桑黄期间的损耗,进而提高生产效益。
总结
有效管理桑黄湿度能够保证蚕茧的成纱率,提高生产效益。要注意调节温度、通风、湿度等因素,大面积阳光曝晒,同时适当加湿等保湿措施。